小巫34

信仰在空中飘扬——走近玉龙雪山

小七在德内10号:

玉龙雪山因山脉临空舒展的姿态而得名,但这个名字比起临近的梅里雪山和贡嘎雪山,多了些柔媚和人为,在纳西语中玉龙雪山被唤作“欧鲁”,意为银色的山岩,它被纳西人视为三朵大神的化身,是民族的精神图腾。

玉龙雪山距离丽江古镇大约26公里,如果你翻阅旅游指南,上面会告诉你在天气适宜的清晨,你置身丽江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在西北方看到这座云雾缭绕的雪山。比如距离大研古镇两站地车程的黑龙潭公园,它因潭水倒映雪山的景致而成为一个景点,在水边驻扎着三五个快速照相点,提供民族服装让游客们与雪山合影,但遗憾的是,在丽江的五天里,我都没能在城区看到那座并不神秘的白色山峰,以至于黑龙潭公园里的这些照相点,如今以PS抠图成像为买点,实在是无奈之举。

把玉龙雪山称为“并不神秘的白色山峰”并非不敬,而是因为在丽江旅游业高度膨胀的今天,逛古城,爬雪山已经成为彼此绑定的旅游项目,雪山如同丽江这碟爽口青菜中的一枚红辣椒,少了它便觉得寡淡平庸了很多。于是,“三朵大神”在纷至沓来的脚步中失去了神秘的色彩,从山脚下的甘海子,半山腰的蓝月谷、牦牛坪、云杉坪都被划分为观光大巴直达的旅游点,陡峭的索道直通4500米的冬季雪线,而平坦坚固的木质栈道让你可以轻松爬到4680米的高度,呼吸冰雪过滤下的稀薄空气。我们不是攀登者,只是一群观光客,一群在行进中叽叽喳喳,推推搡搡,穿着人字拖,吃着烤香肠的观光客,这样轻慢的行为不知是否对山神不敬,但想必纳西传说中“玉龙第三国”的极乐世界,我们无缘得见了。

我们去雪山的那天,是丽江近半个月来最好的天气,前日的阵雨将雪山通体洗净,残留的水汽幻化成临空飞扬的刀旗,树在玉龙肩头。山体由石灰岩和玄武岩组成,呈现出分明的黑白两色,远眺是一幅笔锋硬朗的素描画,近观是转角锐利,深浅错落的雕塑品,本来是无需色彩的黑白世界,背后的蓝天反倒觉得俗气了很多。载我们去雪山的是一位纳西小伙子,跑出租两三年,旺季几乎每周都要跑三四次雪山,但从没做缆车到过最高点,180元的缆车费比他包车往返赚的钱还要高。不过他拉我们在一处租赁雪山用品的铺子前停下,等着我们买了100元一罐的浓缩氧,和50元租金的羽绒服。前者为我们提供了足够的心理安慰,而后者则沦为彻头彻尾的累赘。

夏季的阳光驯服了玉龙,让它失去了狂暴、刚烈、冰冷的一面,转而以平静和温顺示人。我其实很期待顾彼得在《被遗忘的王国》中的描述,他形容1940年代的玉龙雪山:“扇子陡峰在夕阳下闪烁,仿佛耀眼的白色羽毛在顶上挥舞。那上面风暴怒号,雪花漫卷,犹如帽中绒毛。下面却一切平静。一片片的树丛,红的桃花、白的梨花,和羽毛般的竹林互相点缀。”最高峰扇子陡依然在阳光下闪烁,但没有风暴怒号,雪花漫卷,只有云雾在眼前快速地聚拢弥散,在山体上投下阴晴冷暖的调子。眺望山下,云开雾散处你能看到村子的脉络,也许是白沙,也许是束河,几百年前纳西先人在山脚下膜拜神山,如今游人们在山巅俯瞰纳西村落,物换星移,纳西人的信仰依旧在空中飘扬,只是我们的精神稀薄地要靠手中的氧气瓶才能呼吸。


评论

热度(19)